财经

中国财经媒体缺失国际话语权

  目前,全世界都看好中国经济,但是中国却还没有出现全世界看好的企业,《中国企业家》总编辑牛文文认为,中国的这块土壤中没有成长起被全世界看好的企业,也没有被全世界接受的商业媒体。

  “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困境。”牛文文说,中国3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经济发展的成就,商业进步和商业革新,并没有被中国的商业媒体作为主体在全球发布,这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产业链上的一个遗憾。

  而中国财经媒体的做大战略,必须是要伴随着中国经济走向国际,争夺全球的话语权。

  中国商业高速发展的近二三十年来,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就。牛文文认为,正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抑制了全世界的通货膨胀,中国无疑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但是,中国的形象在很多外国人眼中却是“血汗工厂”,中国的企业还被人认为是一个技术剽窃者。这是因为所有商业模式的报道,都是按西方人的哲学进行的。

  为什么造成这个问题,牛文文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跟媒体有关,与中国商业媒体的发展慢于中国商业的发展有关。牛文文介绍,《中国企业家》杂志跟其他商业媒体并非没有做过成为全球焦点的事情,但却没有获得国际的话语权。包括中海油事件、TCL收购事件、明基收购西门子事件等,都是中国媒体率先做出报道,但在新加坡以及美国等地,没有一家媒体会引用中国境内媒体的报道和消息,全部引用的报道。

  “我们做过的一些报道,《》和《华尔街日报》也在引用,但他们引用的是负面的。”牛文文说,实际上中国的媒体人做了很多努力,但并没有赢得国际的主流话语权。

  “不单是中国媒体没有话语权,在所有对中国商业进行总结梳理的链条上的机构都缺乏国际话语权。”牛文文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困境,我们有硬实力,却没有软实力,我们创造了世界的商业奇迹,但却失去了商业奇迹的话语权。

  《当代金融家》执行主编李中东介绍,导致中国财经媒体诸多问题的原因很多,包括媒体内部和外部的都有。“实际上说到底是经营的问题。”李中东说,对媒体来讲不管是仰视或者俯视的角度,都是经营带来的问题。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认为,虽然面临种种问题,但中国财经媒体的发展必须跟市场化程度联合在一起,市场化程度提高后,中国财经媒体的竞争力,包括为市场服务的公正性才会提高。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认为,中国的财经媒体要想壮大,一定要用购并的方式或者其他的扩张方式来实现,仅仅依靠自身发展会付出很高的时间成本。

  喻国明认为,从发展角度来说,20年中国财经媒体的内容表现,包括媒介自身的独立意识,专业意识的提升,非常明显,而中国记者的专业意识经过十多年市场的发展,明显有了独立判断和独立的操作意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我们不能静态地与发达国家相比,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准确地判断中国财经媒体的发展。”

浏览过本文章的用户还浏览过
  • 每日经济新闻

    罗永浩5000字长文回应五宗罪:我是为了董宇辉们,孙东旭仍是东方甄选负责人 三部门发布关于2024年度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工业母机企业清单制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黑龙江证监 [详细]

  • A股公司 _ 东方财富网

    维生素价格一周飙涨256%!全球巨头宣布断供 国内厂商宁可违约也要毁单! 杀伤力堪比CPI和英伟达财报?就在今晚 史上最受关注的初请夜! 优质大牛股砸出深坑 5只千亿巨头上榜!10年 [详细]

  • 2024年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一览表:上海财经大学

    2024年ABC中国大学排名已正式发布,共有1209所本科院校上榜,其中公办财经类院校52所。 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前十分别为上海财经大学(全国32)、中央财经大学(全国35)、对外经济贸 [详细]

  • 财经早参丨全红婵夺金卫冕成功!两部门发文规

    价格不是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无糖饮料将开辟新的增量市场丨专访三得利中国总经理菊池铁穗 要求提供财务数据被拒,三名高管被指带十余人硬闯子公司 基蛋生物与子公司冲突升 [详细]